返回首頁 | 返回本書目錄 |

 

耶利米書第三章

 

15. 對以色列的呼籲

  1. 耶利米先前在二1強調這一大段話乃出於神,然後在此才適切地引入申命記二十四14的摘要。律法規定,人休妻後,若她已改嫁,不得再將其娶回來,因為這樣會污穢選民。就像何西阿書一樣(何四21013,等等),此處以妓女賣淫的比喻來象徵以色列的拜偶像,以顯明她在屬靈方面的污穢,已使得與神重修舊好難上加難。前夫豈會再回她身邊RSV),七十士譯本作她豈還能再回來,但此處以前者之翻譯為佳。動詞 s%u^b[(「回來」)同時亦見於121422節,意思是誠心悔改回到神面前。雖然由上述的類比可以得知,以色列因一再犯姦淫而不配再作神的妻子,但事實上,她若為過去的罪誠心悔改的話,仍然可獲神的赦免。同樣,基督徒若以痛悔的心認自己的罪,便會得到救主豐盛的祝福──赦罪和洗淨(約壹一9),因為我們的救主恨惡罪卻深愛罪人。

  2. 以色列人放蕩到無以復加的地步,以至於全地均被其淫行玷污。耶利米將舉國一心從事淫行,比作亞拉伯的盜賊埋伏等候過路的旅行商隊好下手掠奪,或比作妓女在路邊強拉嫖客(參:創三十八14的他瑪。又見:箴七1215;結十六25)。這種下流的淫行不僅玷污了全地,也玷污了地上的百姓。使徒行傳十五20警告早期的教會要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,以避免新以色列重蹈覆轍。

  34. 神藉大自然的各種力量來促使以色列醒悟。但她卻厚顏如妓女,絲毫不覺羞愧。直至乾旱愈見嚴重時,人們便開始抱怨並向神求助,聲明神一直引導著他們。雖然如此,他們卻無法隱藏褻瀆了西乃之約的事實(參:瑪二1014)。

  5. 在這樣的呼求之後,慈悲的父神當然應該會動了憐憫之心,掩面不看全國的罪。但結果並非如此,原因是祂知道以色列人口是心非。他們一面說著動聽的言辭,一面卻還在從事惡行,基督在新約時代亦曾指責過這種態度(太十五8;可七6;參:賽二十九13;結三十三31)。基督徒既承認有基督內住,行為的樣式便十分重要(參:弗四22;腓一27,等等)。若行為不當,基督同樣為他死的那軟弱弟兄便可能因此沉淪(林前八11),且福音的見證也因而受攔阻。

618. 以色列和猶大的罪

  這一段和前面的經文緊密結合,指出北國以色列乃因背道而滅亡。殷鑑不遠,但猶大顯然未從這悲劇記取教訓,故而比她的姊妹之邦更該受罰。這段重申第二章已表明的主題,比如像對木頭和石頭之敬拜(參三9和二27)、遍地的淫行(參三6和二20)、以及長久以來對神的忽視(參三21和二32)。但和前面的譴責對比的是,先知在此呼籲國人悔改以得赦免(三1214)。

  67. 背道的北國以色列,在此處被視為棄絕神的具體代表。她雖已陷溺於巴力崇拜而無法自拔,但神仍耐心等候她滿足情慾、發洩年少的熱情。七十士譯本、敘利亞文聖經、AV 以及 NEB 都將7節的將你歸向我,當作和馬索拉經文相當的命令語句,但 RSV 她必歸向我顯然較佳。猶大被形容成不忠的化身,因為她竟被姊姊的壞榜樣所吸引。

  810. 神盼望邪惡的北國以色列能悔改歸向祂,但結果是希望落了空。神藉著亞述擄走選民來「休」了北國,而南國猶大有此前車之鑑卻仍不改其行。事實上,猶大輕看道德,以致玷污了神所造聖潔的全地。這種態度似乎更肯定了道德敗壞和愚昧兩者間的關係,就像箴言五113,六32,九16,等等描述的一樣。對基督徒而言,道德並非視情況而定的,因為神要求我們逃避淫行(AV 的林前六18RSV:逃避不道德)和拜偶像的事(林前十14)。猶大在約西亞改革時自稱忠於神,但其實並不深入,以致未能扭轉全國之背道和敗壞。這「假意歸神」便刻畫出猶大的不忠實,他們的行事與永活的真神相背(參:多一16)。猶大必須學的功課是,凡不認造物主的也必不被祂所認(參:太十33)。

  11. 背道的北國以色列已經承擔自己不義的後果,她至少還可以辯稱沒有好的榜樣供其遵循。相反地,猶大有北國的種種事件可作為警惕,卻依然在她的不忠實之外又加上虛情假意,故而她不光因為背道,還因奸詐而受懲罰。基督徒絕不可以抱持這三心兩意的態度,來事奉完全聖潔的(參:弗四24)、永活的真神(帖前一9)。

  1214. 於公元前七二二年被撒珥根二世擄到亞述的十個支派,此刻被告知,雖然被擄,他們仍應悔改,因為慈愛的神不會永遠懷怒,也不會怒目看他們。背道的以色列雖被保證,恢復約的關係之後,下一步可能就是重歸故土,但並無跡象顯示他們認真看待這保證。先知甚至已清楚說明認罪的內容,以色列只需坦承自己的悖逆、道德敗壞以及不順服,但以色列卻依然故我。不幸的是,真正的認罪是令人苦惱、羞愧的經歷,所以無論是個人或是國家,都很少願意認罪。然而認罪的洗淨作用,無疑使悔改的心靈豐豐富富地經歷到基督的赦罪(約壹一9)。耶利米指示以色列回轉到她的神面前,藉此顯示耶和華是以色列真的 ba`al(意即「主」、「主人」、「丈夫」)。這裡提到的一人、兩人的歸回,便是以賽亞書十22,二十八5所說的「剩餘之民」。這一小撮餘民未來將回到錫安,使以色列屬神。錫安在新約時代成為基督福音向外廣傳的中心,而在約翰的末世異象中,錫安亦以新的樣式出現,即救主的新婦(啟二十一2)。

  1516. 在重新整頓猶大腐敗的領導階層時,猶大將被像大衛一樣合神心意的僕人所統治(參:撒上十三14),而非像北國那些武力篡位者(參:何八4)。舊約(參結三十四810;撒十3,十一17,等等)和新約(可十三22;彼後二1;約壹四1,等等)都指出,牧養神羊群的人極為重要。當新約完全生效時,神的子民將蒙受祝福且繁榮興盛。在錫安,神的同在會遠勝於約櫃等徒具象徵意義的物品,以致不再需要使用這些象徵來代表神的真實。啟示錄二十二5提到天上的耶路撒冷,在那裡,日光同樣將變得黯然失色。然而,在那時之前,一些記念神作為的物品,仍會對人們的信心有所幫助。

  17. 耶利米越過被擄時期,看到久遠以後的年代。屆時,巴勒斯坦將不再有拜偶像之事,而錫安則「歸耶和華為聖」(參:亞十四20)。此節經文無疑表達了對彌賽亞的期待(參:耶五18,三十一1,三十三16;何三5,等等)。神將在祂的子民中登上寶座,而祂的子民均是忠心、順服的僕人。耶路撒冷是對外邦人的光,見證以色列人遵循西乃之約。當基督降臨時,祂的國度的確建立在錫安,只是這並非指具體的錫安而言(參:約十八36;徒一6,等等)。

  18. 對以色列和猶大最後又重新結合的盼望,亦見於以賽亞書十一12;以西結書三十七16\cs1628;何西阿書二2(參:耶二4),然而此事不會在百姓誠心悔改之前發生。既然並無跡象顯示十個支派曾經悔改,期待中的重新結合便指向彌賽亞恩典的時代,屆時無論猶太人或外邦人,均將在錫安神的寶座前歸榮耀與神。

1925. 必須悔改

  雖然先知覺得北國以色列的被擄可警示南國猶大,而使猶大被救贖,但他亦指出神對南國的期望並未實現,因為舉國均耽溺於背道和道德淪喪之中。

  1921. 只要看看西乃之約的祝福,便可提醒以色列人,他們因著頑梗不順從神而損失良多。他們不但未從慈愛的天父那裡得到應許的祝福,反而因背道而遭受責罰。同樣,神對猶大的盼望亦橫生攔阻,因為猶大就像向丈夫行詭詐的妻子一樣,一面說著要遵行與神所立的約,一面卻又耽溺於淫亂之中。耶利米在心中聽到懇求的聲音來自北方淨光的高處。「淨光的高處」一詞(參:耶三2,四11,七29,十二12,十四6)當然指的是光禿之地,象徵在高崗進行的異教儀式之習性。這種高地通常是作哀悼之用(參:士十一37),而這也就是先知所聽到的聲音。哀哭的人為他們在迦南各地邱壇敬拜的愚昧及無益而哭,而在此象徵中,拜偶像的地點便正是悔改的地方。屬靈的生命亦是一樣,罪人只有回溯過往到他犯罪的那一點,並尋求神的赦免、與神重新和好,才能重得喪失的能力。

  22. 先知籲求國人回轉,並應許天上的醫生將醫治這背道的國家(參:何六1)。馬索拉經文中的 s%o^b[a{b[ 和其相關的字,分別被譯為背道AVRV)、不忠實RSV)以及恣意而行離棄神NEB),全都表達了以色列罪惡的不同層面。

  2325. 耶利米清楚看見,猶大藉被擄這悲慘的經歷所要學的功課──與世俗為友便是與神為敵(雅四4);以及體貼肉體對各世代的信徒而言,均是一大威脅(羅八7)。因此,先知痛斥他那個世代敬拜巴力的惡行。他形容這是可恥的行徑RSV),或更明白的譯本作巴力,可羞恥的神NEB)。被擄前的先知們一致認為,拜迦南的偶像是以色列的奇恥大辱(參:何九10)。耶利米在此亦直言,若猶大依然故我,必導致國家的滅亡,而他們所熱切追求的生活方式,根本就是罪。羅馬書二89便陳明了猶太人和外邦人順從不義的後果。──《丁道爾聖經註釋》